张秋萍(右一)为同学们授课。 曹英姿 摄
张秋萍,北部湾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副教授,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第二党支部书记。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北部湾海洋社会。长期扎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线,坚持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和实践,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曾获第八届全区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竞赛思政组二等奖、钦州市五一劳动奖章,2024年获评全国优秀教师。
当荣获全国优秀教师的喜讯传来,张秋萍说:“这份沉甸甸的荣誉,与其说是我个人努力所得,不如说是我们一辈辈朴实勤勉、守正奋进的思政人全力托举的结果,是我们一代又一代乘风破浪的湾大人奋斗不止的缩影。”
2012年至今,张秋萍和学校一起从学院时期到大学时代,随着学校的发展需要,她的岗位也由最初的辅导员到研究中心的工作人员再到现在的马克思主义学院专任教师。“如果不是学校创造的机遇,前辈给予的指点和平台的大力托举,我不会有今天的成长与进步。”张秋萍表示,从教十二年,她最大的收获,是结识了许许多多同样有着教育梦想的前辈、同事,并和学生们实现了双向奔赴。
以比赛促成长 积累经验教学相长
不管在哪个岗位,张秋萍始终没有离开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线。
她始终心怀敬畏,严谨乐教、勇于实践,积极参加相关思政教学培训,撰写思政研究论文,努力探索思政教育教学规律。早在2017年,就开展以海洋文化融入思政教学的探索,作品获广西高等教育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三等奖。越来越多的海洋元素更是被她精心设计成鲜活的教学素材融入了思政课程中。这样的探索与尝试让她获得了广西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等多个区级比赛的大奖。
“接地气非常重要”。谈及思政课的教学,张秋萍肯定地说,她很注重收集自己平时研读、研究中的小故事并把它们融入课堂。张秋萍认为,首先要引起学生关注才能让思政课入脑入心,必须要让学生从一个微观的层面去认识社会、认识世界,而不是只讲枯燥的理论。
“张老师上课从来不会照着书念,而是经常走下讲台和我们互动。她给我们梳理的知识点、时间线非常清楚,还穿插了很多我们在书本上看不到的小故事。内容非常丰富,也很吸引人。”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何思燕说。
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张秋萍非常注重实效。拍摄第一部微电影《秀美芳华》,以学生的课程实践作业为蓝本,尝试带着学生参加比赛,与学生们进行拓展延伸,从构思到剧本,从选点到拍摄、剪辑,她和学生都很认真很投入很用心。“这一次的获奖很惊喜。”张秋萍说,比赛不但激发了学生们上思政课的积极性,而且让我们都感受到了师生共学共赢的那种双向奔赴。
“以学生为中心,真诚尊重,要求严格,课堂上是师生,课堂后是朋友,用心用情再用力。”张秋萍如是说。
立足海洋特色 科研要服务于学生
2021年,是张秋萍记忆中最特别的一年。这一年,她备战全区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所主持的国家社科项目及广西地方志办史料汇编项目均进入攻坚冲刺期。
田野调查、梳理资料、提笔写书、整理结题、教育教学,几乎每做一项,她都遇到过困难。“那一年,我不但见过了钦州和湾大的十二时辰,而且遭遇的挫折和考验比较‘全面’、种类比较‘齐全’。”对此,张秋萍开玩笑地说。但领导的全力支持、同事们的鼎力相助、家人们的无限包容让她咬牙实现了柳暗花明的逆转,同时磨练出了她的耐心和定力。“选定一个方向之后,碎片的东西在你慢慢地坚持之下就变得系统了。”张秋萍形容自己做科研是“慢思考、快行动”。正是这样的努力积淀,她走出了自己的科研路径。
张秋萍立足广西向海优势,从海洋民俗、海洋历史、海洋人群等不同视角,思考和研究着南方“海洋社会”“水上社会”“渔民群体”并形成了相关论文。
她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两项,关注环北部湾地区渔民和渔民的文书。“第一个项目结题的时候,我就想着继续深入研究。”张秋萍介绍,这两个课题都共同致力于探索、还原北部湾地区海洋社会交融与变迁生态,为“海洋命运共同体”实践呈现“区域实证”,并为深刻理解北部湾海洋社会运行机制、科学认识并促进南疆族群互动和稳定、推动区域及国家社会经济乃至世界海洋文明发展提供有效参考。她的研究引起了国家农业部下属中国水产学会渔业历史与文化分委会的关注,也得到了认可。
今年4月,张秋萍受邀成为“第二届全国水产名词审定委员会渔文化与渔业史名词审定分会委员、编写分会委员”。目前新一轮的全国水产名词—渔文化与渔业史名词编写工作,她也深度参与。同时,张秋萍还把她的科研成果带入了课堂。“我们思政的科研必须要服务于学生。”这是她一直坚定的信念。
热爱教育事业 全心全意立德树人
“清澈的爱,为湾大,也为自己热爱的教育事业。”张秋萍说。
“张老师最特别的地方就在于她独到的解读视角。课堂上,她更注重发掘历史背后的故事与情感,鼓励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生活中,她时常和我一起深入探讨,不断点燃我‘再战一次’的希望。”海洋工程与技术22级的邹思蓉把张秋萍视为她的精神导师和生活里的好友。
而每到期末评教,“学会知识,更学会做人”“永远有一抹鲜艳的中国红”“我们要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学生评语总会深深鼓舞着张秋萍,成为她深耕教坛、不断探索的“力量之源”。
“我是从农村走出来,从辅导员岗位一直走上我喜欢的这个讲台,是很不容易的。所以在和学生相处的过程中,我特别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张秋萍认为,一个老师的言行举止和自立自强、认真努力等所有的品质,无论在课内还是课外,都能给学生带来直观的感知与触动。
“我希望我能以自己微薄的力量给学生一些正确的指引,因为成长的一些迷惑和探索,是他们在亲身经历着,而我们不能代替他们。”老师教得认真,学生学得认真,对于张秋萍来说,就是最大的幸福和犒赏。
“成为全国优秀教师,是沉甸甸的责任,更是前进的不竭动力。我将继续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全力投入到立德树人的伟大教育事业中。”未来,张秋萍依然会全身心耕耘在她热爱的讲台上。(记者 赖 昕 通讯员 韦雪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