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洲山,四周都是山。”曾有人如此调侃泗洲山周围的地理环境。灵山县佛子镇下辖的泗洲山海拔733米,泗洲小学便是位于其中的一所山区小学,距离最高山顶直线距离不足100米,被戏称为“灵山最高学府”。
记者从灵山县城驱车前往,一个多小时的车程不算远,但一路盘旋而上,车子停在泗洲小学门前时,记者已出现轻微的眩晕感。联想到此行的采访对象——泗洲小学校长宣才强,他持之以恒地坚守在乡村教育一线,把青春与奉献融进大山,让孩子们的梦想飞出大山,一股融融暖意便涌上心头。
从这山走到那山——“留下来,回报大山的养育之恩”
“为什么会选择在山区执教?”记者开门见山的提问,让宣才强的思绪回到了31年前。
1993年3月,19岁的宣才强怀着对大山外面美好世界的向往,准备到大城市闯一闯,临行前,在泗洲小学执教的父亲宣河清叫住了他。
“大山养育了我们,我们也要反哺大山,我们汲取着大山的营养,再山也是自己家乡,怎能不热爱自己家乡?”因为山区学校很缺老师,宣河清希望儿子能留下来。
那时候的泗洲小学,教学条件十分艰苦,几间破旧低矮的瓦房,黑板是用几块木板拼成的,学生用的是长板凳,雨天不但屋顶四处漏水,雨水还会从窗里灌进来。
别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飞得更高更远,宣河清却劝儿子留下来,为了山里的孩子们飞得更高更远。
宣河清坚信,条件虽艰苦,但泗洲的未来肯定会越来越好。
“留下来,尽自己最大努力为山里的孩子们点亮一盏灯。”父子俩促膝长谈后,宣才强选择留下来,以代课老师的身份走进泗洲山另一侧大山里的小学——芳兰小学,从此开启了山村任教生涯。
路虽不平,但爱可以让人跨越千难万阻。
“那时候每个月的工资只有90元,每到周末就回到泗洲山的家中,从家里带米和咸菜到学校里。”宣才强回忆,当初进出大山,只能靠步行,就算有自行车,但是山路陡峭湿滑,弯多路窄,下坡不敢骑,上坡骑不了,还要推着自行车,路上经常被雨水打湿。
“条件如此艰苦,收入也不高,是什么让你坚持下来?”循着宣才强回忆的画面,记者问道。
“对大山的感情,尤其是孩子们渴望知识的目光,一直触动着我。”宣才强说,刚开始几年,思想也曾动摇过,每一次动摇,耳畔都回响着父亲的话。是父亲的教诲以及山区孩子渴望知识的眼光,成了他前进的动力。
宣才强没有在师范院校接受过专业的教育培训,一有时间他就向经验丰富的教师学习,周末回到家中,虚心向父亲请教。同时拿出好不容易攒下来的微薄工资,参加师范院校的继续教育,完成本科教育。
他一边自我提高,一边在日常教学中,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深入研究,积极探索,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凭着一腔对教育教学的热爱和钻研精神,他所任教的班,科目成绩都是名列前茅。
从那山回到这山——“不怕苦,为了大山的孩子飞得更高更远”
始于初心,成于坚守。
2001年9月,宣才强主动申请到泗洲小学任教。“学校条件是很艰苦,但总得有人去做。”宣才强说,刚回到泗洲小学时,老师连集中备课的办公室和宿舍都没有,学生教室也不够用,大家就到山上砍来树木,自己动手修缮原来破旧的瓦房将就着用,学校没有水,就一起到山上去寻找水源,大伙动手铺设了一条超过2公里长的水管,从山上引水下来,解决全校师生的用水问题。
2003年,宣才强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更加坚定扎根乡村教育的信念,作为一名党员就是要到最需要的地方去,为人民服务,为国家培养人才。
泗洲村有8个自然村,其中有一半的自然村距离学校3公里以上,最远的有5公里多,在泗洲小学执教23年,宣才强走遍了泗洲村的各个村落,家访学生行程6万多公里,能围绕地球一圈半多。
学生小吴(化名),父母在广东打工,从小跟曾祖母生活,缺少父母的监管,厌学的情绪十分重,经常缺课、不交作业,甚至出现逃学的情况。宣才强多次到其家里走访,了解他的情况后为其制定了一系列针对性的帮扶措施。
宣才强经常与小吴的父母电话联系,争取他们的支持与配合,在课后多和小吴谈心,给予生活、学习上的关爱,并在课堂上多关注、表扬他,培养他的学习信心,布置简单的作业培养其爱做作业的习惯,鼓励其他同学帮助他,和他交朋友。
经过一年时间的耐心教导,小吴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都有了明显的提高,纪律表现日益良好,改正了经常旷课的坏习惯,2023年秋季学期顺利入读佛子中学。
“您是我心中最尊敬的人,不仅教会我知识,还教我如何做人,感谢您!”这是学生对宣才强说的话,于宣才强而言,学生的成长与进步便是最大的欣慰与满足。
除了教学上的帮助,宣才强也用善良和真诚温暖了许多孩子和他们的家庭。
由于山区路况复杂,不少学生早上带着饭菜到学校,中午放学后吃了饭就在教室里休息,下午放学后才回家。而宣才强会在中午帮助学生热饭,监督学生休息,下午放学后护送学生回家。
“一次下雨天,宣老师送我两个小孩回来,雨衣都给了孩子穿,自己全身都湿透了,孩子交给他,我很放心!”学生家长吴振声感动地说。
不放弃,不抛弃,是宣才强一直坚持的教学理念,他不吝付出,甘于奉献而不畏清苦。回到泗洲小学后,他的学生有73人考上了大学;毕业的学生里有立德树人的教师、有挽救生命的医生、有带领村民创业的致富能手……回报大山的养育之恩,让江城足球网孩子走出大山追逐梦想,他说到做到。
宣才强也先后荣获钦州市基础教育先进个人、钦州市德育工作标兵、灵山县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灵山县优秀教育工作者等殊荣。
比山更高的是人——“传下去,一家三代坚守山村三尺讲台”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爬坡过坎、闯关夺隘,再高的山、再长的路,只要锲而不舍前进,就有到达目的地的那一天。
2011年,宣才强担任泗洲小学的校长,身上的担子更重了,责任感、使命感也更强了。
乡村教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耕耘,他们用无私奉献点亮乡村的文明之光,滋润乡村教育的沃土。
每学期,宣才强都承担校级示范课或典型引路课为青年教师作示范引领,培养了周善梅、伍家春和滕慧灵三位青年教师,成为新一代青年教师的骨干。
执教多年,宣才强曾有很多机会离开山区,到条件更好的学校任教,每次当组织找他谈话时,他总是说:“我是山里的孩子,有大山的情怀,也有大山的坚韧。”宁愿自己苦一点,也把机会留给更需要的人。
善良可以被传承,也可以被感知。
“我的爷爷一辈子在山区任教,父亲接过了爷爷手中的教鞭,也在山区学校坚守,如今我已长大,希望与父亲肩并肩,把教育的火种播撒在孩子们心中,让知识的光芒照亮他们未来的路。”宣才强女儿宣丽婷说,自己生长在泗洲山,受爸爸和爷爷的影响,立志要当一名乡村教师,把火种传承下去。
今年,就读于师范院校的宣丽婷迎来毕业季,正在为自己的梦想努力着。对于女儿的选择,宣才强非常支持,也希望她给大山的孩子带来江城足球网的希望。
大山的高峻和生活的单调并不能击退对信念的坚守。宣才强一家三代人,有着一样的选择、一样的信仰,即扎根乡村教育,给江城足球网乡村孩子和乡村家庭改变命运的希望。正如诗作《抬头》里写的:星星之于银河虽渺小,却是基础分子;少年虽深处大山,却念着“个体”和“祖国”的血脉情深,他们是未来,更是希望。
愿每一颗星星,都在银河中闪光;愿每一位儿童,都在温暖中成长。(记者 李鹏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