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钦城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群众普及法律知识。记者 梁 生 摄
在百姓劳作的田间地头、在大山深处的农户家中、在风险叠加的纠纷现场、在庄重严肃的法庭上……总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
他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司法工作全过程,精准把握各族群众的司法需求,以公正审判凝聚人心,以司法裁判引领社会风尚,为法治中国的建设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他就是2024年第二季度“中国好人榜”获得者、钦州市钦北区人民法院大寺人民法庭庭长李钦城。
让公平正义直抵人心
1986年出生的李钦城,已扎根基层十二年,到大寺法庭工作了十年。大寺法庭所在辖区的大寺、大直、贵台、那蒙四个乡镇,以壮、汉族居多,其他少数民族混居,其中壮族占70%以上。法律不熟、语言不通、交通不便成为当地老百姓打官司面临的难题。为此,李钦城在推进双语审判模式上大胆探索,设立了全国首个壮语巡回法庭,试点壮汉双语审判。
经过多年的壮汉双语审判实践后,结合辖区内各民族特点,李钦城又推动成立民族团结巡回法庭,全面推行“普通话+当地民族语言的双语审判”,建立了双语导诉、双语家事调查员和跨部门建立联动工作等一系列机制,并在各个村委会成立法官工作室,把双语审判运用延伸到村委会、自然村,实现诉讼服务沟通交流“零障碍”。
为了让特色司法服务惠及江城足球网人,李钦城还推动办案地点下沉、办案力量下沉、便民服务下沉,打造了“民族团结巡回法庭+环境资源旅游巡回办案点+成达调解工作室、远程视频调解工作室+老弱病残孕妇、双语导诉绿色通道+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和双语法律援助工作站+四个乡镇综治中心诉讼服务点+N个法官工作室”的全覆盖式便民司法服务体系。2020年以来,他开展巡回下沉办案180多次、家事案件回访160多次,足迹踏遍辖区4个乡镇130多个自然村。
十年来,无论春夏秋冬、酷暑严寒,李钦城都坚持带领团队肩背国徽,爬山坡、过田埂、蹚小河,不辞劳苦地把法庭开到田间地头、农家小院,让法官“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将法治的阳光撒播在乡间。
甘做基层法治引路人
“酒后驾车,轻则行政拘留,重则涉嫌刑事犯罪,造成他人损害,还得赔偿损失,大家要引以为戒。”8月5日,李钦城带领团队来到钦北区大寺镇敦民村委敦民大村向群众开展普法宣传活动,他以审理过的典型案件为例,结合辖区交通事故实际发生情况,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群众面对面宣讲《民法典》中有关交通安全方面的法律知识,提高老百姓的交通安全意识。“用当地熟悉的语言进行普法宣传,提高老百姓对法律的认识水平,增强老百姓的法治意识,从而引导老百姓在遇到矛盾纠纷的时候,懂得‘遇到问题找法,解决纠纷靠法’。”李钦城说。
李钦城积极摒弃传统的“灌输式”普法模式,依托大寺法庭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精心组建了“石榴籽”普法志愿服务队和“钦心守护”志愿服务队等多支志愿力量。他巧妙利用“三月三”等民族传统节日和辖区各镇的集市日,积极开展“民族团结下乡”“民族团结进社区”“民族团结进景区”等普法活动,共计举办了160余次。在这些活动中,他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与山歌、采茶、跳岭头等丰富的民族文化相融合,打造出别具一格的民族法治文化景观。“李钦城庭长在工作当中非常注重走进群众,把工作前沿延伸到村里面,延伸到田间地头,在村里面开庭、调解,通过这种方式起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钦北区法院大寺法庭副庭长张晓歌评价说。
李钦城曾获全国优秀法官、全国法院人民法庭工作先进个人、人民法院党建工作先进个人、广西壮族自治区先进工作者个人等荣誉,荣登2024年第二季度“中国好人榜”。李钦城表示:“荣誉既是对我工作的肯定和鼓励,同时也是对我的鞭策。我将会继续加大巡回办案的力度,为促进每一个案件的高效公正审理作出努力,让老百姓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促进法庭工作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