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华海(右)入户走访群众。 记者 梁 生 通讯员 凌梅如 摄
李华海,中共党员,钦北区教育局干部,2023年4月选派到钦北区小董镇那兰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在驻村工作中,严守驻村纪律,以村为家,以民为本,以乡村振兴为己任,兢兢业业、踏实工作,虚心向领导、村干部和群众学习、探讨乡村发展之道,积极谋划村中发展项目,巩固发展好集体经济。获得钦北区2023年度优秀驻村干部。
自2023年4月李华海从钦北区教育局选派到小董镇那兰村任第一书记以来,就紧紧围绕乡村振兴发展的目标,以党建引领为抓手,以产业发展为核心,与那兰村“两委”共谋产业发展,用心用情驻村帮扶,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显担当,抓党建促振兴
李华海始终坚信一个单位、一条村庄的发展离不开党的领导。
驻村后,他首先紧抓那兰村的党建工作,按照“抓好一把手、带好一班人、建好一支队伍”的工作要求,把村党支部班子建设放在首位,吸收年富力强、有一定经济头脑、具备一定科技文化知识、懂得经营管理的在乡知识青年、外出务工经商成功人士等加入党员队伍,提高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
2023年以来,那兰村积极吸收优秀群众向党组织靠拢,发展预备党员1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8名和村级后备干部5名。同时,李华海重视加强那兰村党员的学习和教育,在小董镇党委的支持下,2023年那兰村通过集中教育、远程教育网络、培训班等形式上网课12次,极大提高党员的整体素质。
用真情,贴心服务群众
驻村以来,李华海扎实学习驻村帮扶政策知识,为那兰村办理了76户脱贫户(监测户)申请奖补,奖补金额16.6万元、20人申请了雨露计划,奖补金额2.02万元、109人申请省外务工交通补贴,补贴金额3.27万元、15人申请县域务工劳务补贴,补贴金额1.62万元。
驻村后,李华海走遍了那兰村的每个角落,他发现在多隆村委与那兰村委交界到屯茂村委交界处的公路没有安装路灯,车流大、车速快,存在安全隐患。为此,他多方奔走,与村“两委”干部、村民商议,通过“一事一议”,最终筹集了30万元安装了2公里的太阳能路灯。“之前夜晚出门不太方便,现在进出亮堂得很,也安全多了。”那兰村村民张昌勤开心地说。
那兰村山塘垌是大村和吉沟村、李屋村3条村村民的水田所在地。整个田垌300多亩,是3条村村民的粮食主要生产地。但一直以来该田垌只有一条2米宽、200多米长的机耕路进出,由于年久失修,机耕路崎岖不平、崩塌严重,影响了村民的日常耕作。为此,李华海通过入户收集群众意见,上报上级党委后,并召集村“两委”干部和村民代表开会,商议修建山塘垌机耕路,最后通过村委出资、村民自筹修通、平整了两边建有排水沟的一条400多米的机耕路,极大地解决了那兰村大村和吉沟村、李屋村3条村1500多名村民机动车无法进垌耕作的难题。
办实事,提升治理效能
“我刚到那兰村的时候听说村里有创业青年协会,很惊喜,当时就下定决心好好发挥这个协会的带头作用。”李华海说,该协会以“振兴那兰、服务那兰”为宗旨,积极带领本村村民学本领、好就业。
为此,李华海积极号召那兰村青年协会会员投入到家乡的建设中,2023年来筹集到2.3万元给那兰村助学基金会,奖励优秀学生、资助困难学生11人,激励那兰学子不断奋发求学;助力乡村发展投入约100万元回填那兰村长塘(20多亩);助力那兰村美丽乡村建设,筹得5000元捐款慰问那兰村清洁工人。
李华海常说:“不多出去看看就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大,要多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李华海深知,那兰村的发展离不开村干部和优秀青年的带领,为了让他们见识先进企业的管理和经营模式,提高自身的管理和服务水平,他组织了那兰村“两委”干部和优秀青年代表到钦北区皇马工业园埃索凯公司、钦北区平吉九佰垌祥昊农业有限公司参观学习。每到一处,他都要求村干和优秀青年代表虚心、认真参观学习,回到村后还要交流学习心得,确保外出学习的效果。
为更好地提高那兰村村民的种养技术,提高种养质量,增加收入,李华海主动与相关部门对接,邀请农业专家到那兰村开展农业技能培训和农业生产现场指导工作。经过他的积极争取,小董镇党委分四批次派了6名专家到那兰村指导农业生产工作。“我们组织群众到田间地头开展现场培训,是希望通过理论+实践的培训方式,让他们更直观了解种植过程和后续管护,更好、更深地掌握种植技术知识,提高群众种植产量,实现致富增收。”李华海说,今年那兰村的水稻产量比去年平均增加了50多公斤/亩,进一步提高了村民的种植积极性和信心。(记者 梁 生 通讯员 凌梅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