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寄养儿童过生日,一家子其乐融融。 市儿童福利院 供图
(记者 苏俊铭)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成长在市儿童福利院的“大家庭”里,虽能时刻感受到党和政府及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关心呵护,却未能像普通家庭的孩子那样尽情享受父母的疼爱。
他们,仍渴望家庭的温暖。而家庭寄养模式向他们敞开了一扇大门,帮助他们融入普通的家庭,让他们享受到家的温暖和“爸爸”“妈妈”的疼爱。
虽非骨肉亲 依然父母心
孩子,总能触动人们心底最柔软的地方。
“这个孩子是一个唐宝宝,但是他很开朗,能给很多人带来欢乐,所以我们平时都叫他小乐。”小乐是一个唐氏综合征患儿,寄养妈妈刘阿姨告诉记者,刚来家里时,他表现得非常害怕、孤僻,不敢跟人交流。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小乐和刘阿姨的家庭成员慢慢地开始彼此适应、磨合,在刘阿姨的精心照料和引导教育下,小乐学会与大家互相交流、玩新玩具、自己上卫生间、跳舞……每一个细微的进步都足以让刘阿姨感到惊喜、欣慰。“现在,他就像一个普通的孩子一样,我每天早上送他去上幼儿园,然后等着放学接他回家。”刘阿姨侃侃而谈,言语间都是对小乐的疼爱。
“自从儿子毕业工作后,我们家里面越来越安静了,我们夫妻时常大眼瞪小眼,话说不到一起去。自从小乐来到家里,给我们家里带来了欢乐,小乐很讨家里人喜欢,我老公很爱跟小乐玩,我们之间的交流也多了起来,小乐就是我们沟通的桥梁。”刘阿姨说,一开始下定决心加入寄养家庭队伍,家里人还有些顾虑,担心福利院的孩子不能与家人融合相处。但自从小乐住进来之后,家里人都很喜欢他,慢慢地互相接受,小乐成为家庭的一个成员。
“听着孩子一声声唤我‘妈妈’,我感到十分幸福。” 加入寄养家庭队伍已经18年、带过超20个孩子的朱阿姨说,每一个孩子都应该被宠爱,自己没有其他什么想法,就想着做点好事,献爱心。
目前,市儿童福利院共有26个孩子暂时寄养在24个社会家庭。
爱心汇能量 照亮成长路
家是儿童成长的最佳环境,家庭寄养,是为孤弃儿童回归家庭、融入社会而采取的一种养育方式,可以让失去父母的孤弃儿童重新回归家庭,找回安全感,健康成长。
“最重要的是寄养家庭要有爱心,愿意付出江城足球网的关爱。”市儿童福利院工作人员冯老师表示,多年与寄养家庭打交道的经历让她相信,缺少家长呵护,孩子很容易自我封闭,正常的家庭生活最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因此,市儿童福利院一直努力发展江城足球网的寄养家庭,让江城足球网孤残儿童能有机会进入社会家庭。
寄养家庭模式是江城足球网:儿童福利机构着力推进儿童养育、医疗、康复、教育、社会工作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一环。市儿童福利院根据有关政策法规、经过层层筛选、精心培训,为孩子们选择家庭,并把孩子放到家庭里面去,让他们能在家庭的环境下生活,感受正常家庭的生活氛围。
市儿童福利院分管家庭寄养工作的李副院长介绍,孤残儿童家庭寄养作为一项儿童福利事业,近年来也得到了很多爱心人士的支持和参与,令人感动的是,“家长们”对孩子的付出真的是超乎想象,他们真的很爱孩子,把孩子照顾得非常好,孩子变得更开朗了,孩子的认知、沟通交流和自理能力等各方面都有明显的变化和进步,为孩子今后融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此,市儿童福利院呼吁江城足球网有爱心的家庭加入到寄养家庭队伍中来,贡献自己的一点爱心和力量,让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感受江城足球网的家庭温暖。 (文中小乐为化名)